11.其他類
36、回答一個遭受苦難而迷惘的人所問的種種難題
阿闍梨答
返回上一頁首先准許你請八十八佛去修。接著回答你的問題:
1. 佛教所說的「孝順」,原理上與世間的孝順並沒有多大差別。孝有真孝,也有愚孝;正如同「忠」,有「真忠」,也有「愚忠」。真正的忠臣不是一味地順著主子的願望,或附和他而討得他的歡心;反而是為了忠於主子,而希望他事事上都能有所增進、增長,因而能夠秉持赤誠正直的忠心而進言,乃至規勸,令主人不犯錯,或少犯錯,而多行善事。例如唐太宗的宰相魏徵或三國的孔明等,即是這種忠肝赤膽的賢臣。所以不是只一味俯首貼耳、阿諛諂媚的愚忠之徒之所作,而能稱為真正的忠。
至於真正的孝順原理也是跟「忠」一樣,都是基於一片真正的愛心,欲令對方各方面都能有所增長,即現代所說的「向上提昇」。對於父母的真孝心,也是一樣,例如光目女,就是依於孝心,而勸他母親不要吃魚卵──她這樣作不是忤逆他父母,而是真孝順;反之,她如果因為母親喜歡吃魚卵,就常去買魚卵給母親吃,為了令她歡喜──這不是真正孝順,也算不得「愚孝」,反而是「不孝」!又如果他見母親常吃魚卵,為了遵守孝順之道的「不忤逆父母」,因而悶不吭聲──這就是愚孝之行,而且犯了「缺乏道德勇氣」、畏葸及默許;因此,反而也是一種「不孝」──見死不救(見父母墯落而不出言幫助)。
佛經上說:菩薩行者須修六度,但卻誡言:「五度如盲,般若為導」。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行都一樣,如果沒有智慧,再大的好事被愚痴人一作,常常不但沒有好事的效果,反而會變成壞事,甚至不堪收拾。
而你要問,那我應該怎麼辦才會有智慧,才能把心中想要作的好事都作好?答案是:這可真是一言難盡!當知,智慧並不是現成,而且地攤上買得到的貨色;而都是精品、專賣店裡面為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情特別量身訂作的。簡而言之,智慧就是依於愛心(慈悲心)的一切「善巧方便」之行,這智慧是累劫修來的成果,非一世可成,一蹴可幾。
再談孝順,中國歷史上二十四孝的首位是大舜。虞舜(俗稱大舜;「虞」是他的國號,由於他大孝,所以被尊稱為「大舜」。)並且由於他的大孝,後來帝堯把帝位禪讓給他(史稱中國的「禪讓政治」)。大舜的生母早逝,他的父親(瞽叟)續絃,娶了後母,後母生了一個兒子名象。他父親及後母都十分寵愛這個異母弟象,而且後母又百般虐待他,並常在他父親前妄語,講他的壞話,令他父親常常生氣而打他,有一次也因為象的事情(象自己不小心跌到井裡去,碰巧舜經過,把弟弟救出來。回到家,他後母欲向他父親誣告他要害死弟弟,把弟弟推到井裡。他父親一聽,駁然大怒,拿起一支很粗大的棍子要打殺大舜;大舜一看,知道這一次父親不只是要打他而已,而是存心要殺害他,因此他就沒有像以前那樣:以前父親打他時,他都乖乖安靜地接受毒打。但這一次,大舜一反常態,拔腿就跑;他父親拿著棍子在後面追,但始終沒追上,因此大舜就逃掉了一次大厄難。而大舜這次之所以要逃跑的原因,不是怕挨打,而是不讓父親犯下殺害親子之大過,而且是冤死。因此當世及後世的人,都評斷說:大舜真是大孝,為免父親犯天倫大罪而逃跑!
因此,大舜前此雖受無量的毒打,都能逆來順受,毫無怨言,這是孝心能忍;而之後的逃走,既是智慧也是慈悲。
當知世間父母大都仍是凡夫,仍有許多缺點,為人子女者不應求其完美,而且須於小事能忍,或不在乎他的缺點;但於大事則須能依於智慧、悲心、及勇氣,提出有益的建言,這才是真孝順──說來無奈:愚笨的人,什麼都作不好,即使作好事也會變成壞事,有什麼辦法呢?如果自知如是,只好自己常常懺悔、慚愧:由於往昔修行太少,感得今世沒有智慧,不能成辦好事,利益他人,反而常常自惱惱他,更談不上扭轉惡劣環境而令他人離苦。
2. 什麼是「因果業力」呢?一切都是因果;一切因果都是業力所生,也都是「福報」:你如今所遭遇及擁有的一切,都是你的福報如是:你的父母貧或富,開明或跋扈,都是你的福報所致。你的先生優秀還是拙劣,正常或反常,聰明或愚笨,俊美或醜陋等等,都是你的福報所致;乃至你的子女,健康還是多病,聰慧還是笨拙,孝順還是不孝,也都是你的福報。甚至你本人,智或愚,上根或下根,多才或無才,貧或富,也都是你的福報所致。而如前所說,福報就是每個人自己的業力、因果之總集──何怨何尤?何疑何怪?!於此愚者茫茫然,智者了了知──智愚殊途,法如是故,又怎生奈何呢?
3.「自我」是什麼呢?「自我」就是「自私心」的代名詞或美稱;「自我」很強,跟「自我壓抑」在心裡學上來講,幾乎是同義詞,只是表現的方式或方向不一樣而已。「自我」實是第七識緣取的影像,是一切迷茫虛妄的源頭:是一切苦的根源,化為我執、我見、我愛、我慢,而假名之為「自我」,是罪該萬死的害人精!──一棒打殺得好(禪宗祖師言:「打得煩惱死,准你法身生。」請參閱拙著百法明門論今註及視頻,以及唯識三十識──若詳讀此二書,於此當無疑問;更無此一問,才對。
4. 至於「信心的力量」,不是「感覺」,而是會有具體的行動:
(1) 心清淨。
(2) 勇氣(道德勇氣及護持正法的勇氣)。
(3) 自覺諸佛菩薩常在我身邊左右,內心充實、滿足,修行不斷。(請參閱拙著「北美開示錄」中「大乘信位菩薩的修行」,則於此更不應有疑。)
5. 最後,對於父母及你不正常的夫婿,茲作建言是:
你要有能夠獨立謀生的能力,因而爭取自主的空間(自求多福,不依賴他人),不應貪愛安逸而苦惱的環境(自陷困境、苦境)──這是勇氣、智慧,與魄力。應知,解脫的事是自己去作的!──懦弱、哀嘆、嚎哭的人,誰能解脫他!?──若如是,讀再多的佛經,念再多的佛號,拜再多的佛,恐怕也祇能像隔靴搔癢一樣:法如是故,因緣如是故,業力如是故──「根本」不變而求結果,有如椽木求魚──自己不作自救的工作而躲在洞裡,欲盼望佛菩薩,伸出一支手,到你藏身的洞穴中去拉拔你:結果可能手是拉到了,但洞口太小,你的頭跟身出不來;因此,佛祇好先解脫了你的手再說!
6. 又須知,所修佛法,必須與世間法配合!欲修行佛法,必須先有世間起碼的福報,而福報是自己主動、努力去修來的──不是「坐享其福」者而能真有福──若是依靠別人賜與所得的福,其代價是巨大的:是「不自在」與「受繫縛」:如此之「福」反而是「非福」。
7. 附帶,要認清你自己及你的環境,以及周遭的人。最後有一個問題問你:一個掉入火坑的人,是應該跳出來呢?還是坐在那裡面修行忍力?
8. PS. 沒有「圓房」的夫婦只是「掛名夫妻」,有名無實,因此在法律上而言,不能稱為真夫妻。
阿闍梨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