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修法回向類

45、舅舅勸我“楞嚴經義貫”不要看,不能燒香拜佛。請問修習佛法應如何循序漸進?要達何層次才能於壽終時不迷糊,不喪失理性?

阿闍梨答

返回上一頁

問:

我是通過我舅舅接觸到佛法的,我舅舅是個挺正派的人,除了脾氣不太好,我覺得他很有理性。但最近一些日子,我和舅舅說,我正在看成觀法師的“楞嚴經義貫”,感覺很好,讓我感覺很加強我對佛法的理解。但舅舅勸我不要看,說,那是對“天龍八部”衆所講。佛講的法一乘爲真,二三乘非真,要做佛功。他讓我看“金剛心總持論”和“達摩血脈論”。還說不能拜佛,不能燒香,一拜佛一燒香,那些“靈體”就來了。所依爲達摩血脈論中說“要知自心是佛,不能將佛禮佛”。還跟我講,要依照金剛經四句偈爲標準修行。  但我有個感覺,《金剛心總持論》和《達摩血脈論》是好。但我讀著總感覺心不能相應,麻麻木木的,雖然字面的意思能理解,但總覺得缺點什麽,但我聽師父講的《楞嚴經義貫》就很有感覺,好像這就是專門爲我準備的。舅舅就和我說,這就是“各歸其道”。  我的問題就是:  

1.修習佛法是不是該有個循序漸進啊?對于我的根性而言,應該具體分那幾步修習?請師慈悲開示。

2.這個問題是我自己所想:我常常想,人死後,用來感知環境的六根隨著身體的滅亡而消失了,但我們的理性還在嗎?假如理性如果還在,那怎麽會去受苦的地方去受生?那窮人家裏應該生不出孩子才對;所以我認爲,假如沒有在活著的時候達到最基本的某個階段,壽終,自己就會變得迷迷糊糊,不能判斷,沒有理性。完全隨業力所轉了。我的問題是,是不是一定要在活著的時候,達到某個最低的要求,才能在壽終的時候不迷迷糊糊,喪失理性?這個最低的層次是哪個層次?請師父慈悲開示。

 

阿闍梨答:

1.這是極其愚癡無知、謗佛、謗法之言,罪障甚重,你要勸他不要這樣說。因為經上一開始時明明說:「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祗洹精舍。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。……複有無量辟支無學,並其初心,同來佛所。屬諸比丘休夏自恣,十方菩薩咨決心疑。」而經上在此并沒提及你舅所說的「天龍八部」,你舅難道不認識字?而如此盲目毀謗佛法!你難道也不認識字,不會拿經文指出他的錯誤,而任他毀謗楞嚴這部大法?造如是大罪,你真是沒用,不會護持正法。

2.你試問他可知「一乘」出於何處?看他知不知道?還是只是輾轉看到這個名詞?那是出於「法華經」,若講三乘、五乘、一乘,講到最究竟處,即成「一真法界」,連「一乘」之名也成「方便」──全體皆真,故稱一真。你舅不懂佛理,著文字相,自心不通,還將佛所說法,令它自相是非,愚不可及。

3.真正佛法中,沒有「佛功」這個詞彙。

4.這是落斷滅空:諸經中,他方之佛尚且互相遣使禮佛。華嚴經普賢十大願:「一者禮敬諸佛。」

5.佛於經中說:「香是佛使。」

6.達摩破相論說:「若見相,即處處見鬼。」

 

​    你舅舅是個沒有真正發菩提心,不知全體佛法、既偏見又偏激、自以為是地執佛海中一滴而「目為全潮」(當作是全部的海水)。他顯然是自以為是在「習禪」,但恐怕是個「井底之蛙」。不知中國禪宗初祖雖說「直指人心」,但於最後臨回西天時仍交給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四卷楞伽經說「吾觀中土,唯有此經可以印心。」因此,禪宗祖師,祖祖相傳,最高的印心法門便一直是依楞伽經;其後,五祖弘忍傳给六祖时,因人根轉鈍,才改用金剛經印心。在六祖之前,歷代諸祖都因時局動亂及毀佛事件時起,因此皆不能廣傳。直到六祖於唐初太平盛世,且在位的帝王也推崇護持佛法,因此禪宗得以大興於世,而令禪宗成為中國佛教對世界文化最偉大的貢獻之一;而六祖所宣說的「六祖壇經」自那時以後,也成為禪宗行者必修的寶典。至於「楞嚴經」則更是歷代禪者所必奉的習禪之圭臬,(天臺智者大師還特地在天臺山築了一個「拜經臺」,祈求「楞嚴經」早點傳來中土,他以便修習;但可惜,終其一世,竟不得見。)歷代佛寺中早課必誦楞嚴咒;禪宗道場打禪七多事先起建「楞嚴七」,日夜專誦楞嚴咒,以除魔事。因此若習禪人若不懂、不習這幾部禪宗根本經典(楞伽經、楞嚴經、金剛經、六祖壇經等),根本不能說是真正的習禪之人,因不依最高的正軌。至於達摩所說之論典有四:「達摩四行觀、血脈論、悟性論、破相論」你再問問你舅,他為何只學「四分之一」,而把1/4當作全部?你舅也許人很好,但知見不正,(以學佛而言,他一點也不正派!)沒真發菩提心(法門無量誓願學),他「脾氣不好」,表示瞋心大,即是少真修行,且我慢如山,癡膽比天高,故膽敢如是謗大乘無上法,是個愚癡人。

你的根器太差,又不知分辨邪正,不知護持正法,你所問其他問題以後再說。

他真懂那四句偈之義嗎?請他講給你聽,并問他要如何依那四句去修?又問他:只依那四句而已嗎?還是要依整部金剛經?爲什麽不依整部金剛經呢?

又,你舅所說的「金剛心總持論」,大藏經中并沒有這部書,他是從哪裡得來的?如是愚頑盲修瞎練,談什麽佛法!

又,你在問我這問題前,難道你不會用網路,先去「百度」查查,再問我,既省我時間,也可比較瞭解你舅的真實的修行情況──你未免太懶、太迂了!